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健康

中国生活圈:健康贵州系列报道之二

杨慧:构建五级医疗体系托稳百姓健康生活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事关人民健康福祉,是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效手段。贵州…

 

杨慧:构建五级医疗体系托稳百姓健康生活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事关人民健康福祉,是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效手段。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构建五级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托稳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不断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卫健新篇章。

 
 

  2023年4月6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揭牌仪式上,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慧致辞 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医疗资源新高地,引领群众大病不出省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战略部署,更是加大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贵州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全力支持,省卫生健康委抢抓机遇,对标国家要求,以对历史和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2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获批,2023年2月11日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揭牌,标志着国家顶级医疗资源不断落地贵州,拉开了贵州全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大幕。与此同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在贵安新区、毕节市推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顶级医疗资源落地贵州,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目前,6个输出医院派驻来黔专家113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2人获聘研究生导师,借助医院品牌优势吸引招聘优质人才420人。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新开设7个亚专科门诊,引进开展新技术97项,填补省内空白45项,利用新技术治疗患者334例,派驻贵州专家共开展手术417台,其中三四级手术205台,减少群众看病负担500余万元,同时吸引其他多个省份1000余名患者来黔就医,区域医疗高地效应逐步显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派驻贵州专家开展门诊543人次,引进新技术34项(其中17项省内领先,占比达50%),减少群众看病负担200余万元。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贵州专家密集举行的三场大型义诊活动,接待义诊人数达2178人次。浙江省人民医院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毕节市带来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汇聚了新力量,大大缓解了跨省外出就医的“难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国家级医疗资源服务,幸福感倍增。截至3月底,派驻专家共计接诊1731人次,门诊预约“一号难求”;主刀三四级手术196台次,开展新项目30个,新项目应用54例,指导科研立项9项,减少群众外出就医经济负担2000余万元。贵州将综合考虑地域、人口、承接医院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输出医院,将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放大辐射至各市州,着力推动输入医院具备输出医院同质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快形成贵州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更好满足全省群众在家门口看大病和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需求。

 
 

  2022年5月16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班子成员、处级干部(部门负责人)赴遵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开展活动 全方位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市级医院新能力,推动群众重病不出市 长期以来,贵州因地理、人文等诸多因素影响,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大多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贵阳、遵义等地。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深入研究,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制定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先后在铜仁、黔东南、黔南、六盘水、安顺、黔西南等地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降低区域内重点病种外转率。依托省人民医院布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来,铜仁市人民医院切身感受到了省级医疗服务团队的理念、技术和管理,在全国1400余家三级医院中,铜仁市人民医院排名上升300多位,在全省28家三级医院中排名从第12位上升至第7位,在全省9家市州医院中排名从第7位上升至第3位。在医院排名大幅上升的背后,是老百姓收获了看病就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输出医院的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近年来在铜仁市人民医院开展的三四级手术近280台,填补了铜仁市6项技术空白,为800余名患者跨地区就诊减轻经济负担约2400万元,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利于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大幅缩小市(州)级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级的差距。贵州将坚持省统筹规划,省市(州)共建、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算好经济账、政治账、民生账,逐步实现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全覆盖。

 
 

  铜仁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一体化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新发展,解决群众常见病不出县 贵州省政府连续多年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出台《贵州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明确行政、人员、业务、绩效、财务、药械等“六统一”目标。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发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动每个县(市、特区)结合实际组建1至3个以上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构建起以健康为中心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体,为县域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目前,除建设城市医疗集团的7县区外,全省已有81个县(市、区)启动建设医共体138个,覆盖乡镇卫生院 1106个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1个。通过组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推动县乡医疗机构在管理、服务、责任、利益等方面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强化资源及服务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和医防融合发展,实现县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全省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遵义市、铜仁市、福泉市、余庆县等地区相关工作多次获国家充分肯定,习水县成为全国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院长张骏(右)为患者手术 (刘家琨摄) 创新化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动乡级医防能力大跃升,实现群众看病有保障 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课题,大力加强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交通、地理位置及医疗卫生资源等因素,聚焦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农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紧紧围绕“强县域、强基层”为目标,创新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探索出一条省级推动、上下联动、梯次带动的县域医疗机构发展之路,努力让农村群众有地方看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202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投入2.5亿元,在全省建成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网格式带动乡镇卫生院221个,服务农村群众456.6万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后,新增卫生技术人员1040个,新增业务科室430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96项,住院人次同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2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已能够开展三四级手术,26个医疗收入超1000万元,门急诊及住院服务群众386万人次。2023年,贵州将再投入2.5亿元建设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完成,让凯里市下司镇卫生院迎来了发展春天 立体化加固健康乡村守护工程:筑牢村级医疗大网底,强化群众健康有依托 打造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有助于让广大农村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贵州先后实施一系列卫生健康强基层重大举措,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个卫生室,每个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医。2021年,贵州为每名村医每月再增加200元补助,为村卫生室配齐必要的设施设备。通过配置智能一体化诊疗设备、建立全省统一的村级卫生室业务管理系统、探索远程医疗延伸到村等手段,推进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便捷化、智能化。强化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提高风险隐患早期识别能力,筑牢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底。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由“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转段过程中,贵州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提高见医率、见药率、见干部率,实施“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行动,1万余名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落实网格化包片管理,走村入户全力做好对居家治疗观察和康复的重点关注人群的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跟踪服务,用初心和使命托起大山深处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作者系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杨慧)

  原链接:http://www.life.zxxnews.com/a/news/jiankang/2023/0911/4750.html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3-11601-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